中小企业信息化需要“方法论”管理需要信息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0-09-26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管是在资金上,还是在人才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缺钱、缺人,俨然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两大痼疾。但著名信息化专家,金和软件董事长栾润峰认为,在经历多年的国家政策扶持和企业自我发展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缺钱”、“缺人”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变,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方法论”的指导。

中小企业信息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的50%,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正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

中小企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其竞争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正是基于此,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等联合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覆盖了管理、研发、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等多个领域。从实施结果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先易后难”的“先易”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只是在业务层面和局部领域展开的。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在利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时候,自然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企业出于形象宣传和信息发布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者为了打开产品销路,在阿里巴巴上搭建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有的企业通过使用财务软件,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会工作效率;而一些生产、制造企业则引入ERP,希望通过最优化企业运作流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针对中小企业缺钱、缺人的现状,有些商家还推出了云服务,帮助企业开源、节流――企业无需购买繁杂的IT设备,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业务上。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仍属于局部应用,可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形成系统性规划,从而大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企业竞争力也很难再上台阶。正如有些企业发现,引入ERP后,这套耗费时间太长、投入太多的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增强竞争优势和削减成本的目标。
 
管理信息化:企业效率倍增器

很显然,单业务、局部的信息化建设无法真正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要基于企业整个系统去考虑,需要“道”和“术”的结合,也就是说需要“方法论”。也正是基于此,2010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又引入了金和软件,并于8月26日正式启动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育林计划。作为信息化推进工程的新成员,金和软件精确管理思想与协同管理软件的结合,完成了中国特色企业管理“道”与“术”的统一,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其实,在此之前的3个月里,育林计划就已经完成了8个城市的工作试点,为福州、泉州、武汉等地的百余家中小企业实施了管理信息化。通过梳理企业内部管理思路,管理信息化把企业各方面的业务协同了起来,置于一个有机的系统之中。经过此番整合之后,不仅企业业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企业的资源可以形成合力,使企业效率实现倍增。

在8月26日正式启动之后,育林计划推出了零风险与微成本的创新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缺钱、缺人的难题。在零风险模式下,企业可以规避人才、资金等风险,在一个月内打下管理提升的基础;在微成本模式下,企业只需付出很小的成本即能在一周内建立管理规范,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管理。

相对于行业信息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明显滞后,十余年来,从最初盲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初始建设,到如今有“方法论”指导的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将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中小企业效率将倍增,其综合竞争力也将大大增强,中小企业将更加坚强地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通用航空分会调研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