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百胜的中国将在网络大战中败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04-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国家安全的维护不仅取决于传统的有形疆域,还取决于无形且重要的网络疆界。仅以战争的发展为例,正如人们已知的,未来战争将不仅在传统的陆地、海洋以及天空进行,还将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空间”打响。而要想进入网络空间展开攻防行动,首先必须拥有打开网络之门的“钥匙”――域名解析。于是,域名解析做为国家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始凸显出来。

“域名解析”,是指计算机专家通过DNS技术在域名和IP地址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由解析服务器来完成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的任务。

为什么非要“域名解析”不行呢?因为计算机并不认识由字母所组成的域名网址,它只能识别由一串数字组成的IP地址。人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要登录网站的数字IP地址,而由字母组成的域名更方便人们的记忆。至于DNS也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它只是帮助人们方便地找到网站。据计算机专家介绍,如果人们能记住所有网站的IP地址,理论上就不需要DNS技术,也不需要“域名解析”服务。当然,这不可能,因此“域名解析”对互联网来说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域名解析”对一个国家的互联网虽然如此重要,但目前却是由美国一家大权独揽。1998年9月,美国成立的“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是目前全球互联网的最高管理机构,它决定着互联网技术的取舍、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域名和IP地址的分配、域名登记与出售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ICANN号称非营利性组织,虽然其下设的由各国政府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但却没什么发言权。美国不仅拥有网络域名的专控权和否决权,还拥有国际互联网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支干线间的通信都要经过美国的主线。

美国商务部曾经承诺,一旦ICANN满足一定条件,美国政府将放弃否决权,并把期限设定在2006年。但是2005年7月1日,美国商务部却宣布将无限期保留对13台域名根服务器的监控权。

目前,在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中,处于最顶端的是13台域名根服务器(rootreservor),均由“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统一管理。其中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由美国VeriSign公司负责运营维护。其余12个为辅根服务器,有9个放置在美国,分别由8个不同的军事与教育机构运营维护;欧洲有2个,分别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有1个,位于日本。

能让任何一个国家从网上“消失”

从安全角度看,美国控制了“域名解析”的根服务器,也就控制了相应的所有域名。如果美国不想让人访问某些域名,就可以屏蔽掉这些域名,使它们的IP地址无法解析出来,那么这些域名所指向的网站就相当于从互联网的世界中消失了。

据专家介绍,一旦美国想在信息网络空间上惩罚某些国家,比如现在的伊朗,他只要在互联网网址上删去目前代表伊朗的域名“.ir”,伊朗就不能与外界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了。尽管美国一再声称不会破坏这一系统,但在危及自身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其实,美国已经做过类似的“绝事”。2004年4月,由于“.ly”域名瘫痪,导致利比亚从互联网上消失了3天。据报道,原因是有“两家”对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发生了分歧。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的一个多月,美国政府曾下令有关机构制定一项针对敌国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战计划,该计划被称之为“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在伊拉克战争期间,ICANN曾以伊拉克局势动荡为由,终止了其国家顶级域名“.iq”的申请和解析。

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统治阿富汗时期,ICANN将“.af”结尾的域名管理权授予了前流亡政府,后来又于2003年转交给由美国支持的阿富汗过渡政府。

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假如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想使某个国家的互联网陷入瘫痪,使该国无法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此外,凭借在域名管理上的特权,美国还可以对其他国家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例如,美国可以对某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科学技术等类别的网站进行流量访问统计,从中大致分析出该国热门网站分布情况和网民的访问喜好等,由此可制定出诸如“民主化改造方案”等颠覆对方政府的相关计划等。

众国争相对此说“不”

随着互联网在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域名管理特权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尤如一把始终高悬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引起了许多国家对于本国互联网安全的重视,一场域名管理权的争夺战亦由此上演。

在这场争夺战中,欧盟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希望美国能将域名管理权交由一个国际组织来管理,如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不过,美国就好像在现实世界中想要充当“世界警察”一样,在互联网世界中依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要求继续保持其在域名管理上的特权,充当“世界网管”。

据了解,欧盟此前曾倡议将ICANN总部设在日内瓦,但美国最终没有同意。此后,应对各方的呼声,2003年12月,在联合国组织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表示要提出分担部分互联网管辖权的提议。

这次峰会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用一年时间完成相关调研。安南将根据调研结果从联合国的角度撰写一份最终报告,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二阶段突尼斯会议上发表。

2005年11月,“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突尼斯会议开幕前,众多业内人士都预计欧盟同美国将在这次峰会上就互联网归属权问题摊牌,然而这一情况并没有发生--美国通过各种渠道的外交努力,使得欧盟没有在峰会上再次提出设立由各国政府参与的“合作模式”一起管理互联网的提议,互联网仍继续由ICANN管理。在各种外交努力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2005年11月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写给正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英国外长杰克?斯特劳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赖斯措辞强硬地指出,美国政府把互联网管理权问题看得非常重要,并再次表明了美国政府继续支持由ICANN来管理和协调互联网的立场。

此外,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突尼斯会议召开期间,美国国会以423票对0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政府明确表明美国控制互联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该决议案的发起者之一、美国加州共和党众议员约翰?杜立特称:“美国发明了互联网,它是我们送给世界的礼物,我们的纳税人为其提供了资金。联合国想拿走这个礼物以增加其权利的举动必须被阻止。”

美国的上述言行自然遭到世界其它国家和舆论的反对。一位名为N3td3v的网民这样写道:“与美国相比,我更信任联合国。因为这已经得到了证明,就是美国总是无法正当行事。”

一位计算机专家则不满地表示:“互联网是你们的,但是如果只是美国使用,那么它就不会像今天这么成功。如今,大部分互联网用户都在美国以外,假如世界决定离开你们的互联网,你也会受到影响。因为那就意味着69%的用户你无法访问,而这将导致你所如此自豪的互联网的终结。”

积极维护我国网络安全

去年11月,美国《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文章称,“过去百战百胜的中国,将在未来网络大战中败北”。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曾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

的确,环目一下现在的互联网,国际反华势力在其上对我发动的种种“攻击”可谓每日每时,从未停止过。他们凭借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在网上极尽造谣、污蔑、诽谤之能事,炮制各种谣言,蛊惑人心,制造混乱,企图“分化”、“西化”我国。

值得注意地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亿,网站近70万家。专家预测,未来3到5年内,我国网民数量就可能会超过美国。而互联网就其技术发展而言,最显著的特性是自由、开放和互动。公众不仅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同时也能够在网上方便地发布和传播信息,以影响他人和社会。互联网的这种技术特性,为任何人在网上发表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种情况对意识形态的管理和舆论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课题,构成了巨大而尖锐的挑战。奥尔布赖特的扬言和《纽约时报》文章的论点,不是没有根据的。

面对国际反华势力从互联网上发动的攻击,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们的国家安全就依旧可以确保无虞。这其中就包括如何有效地破解“域名解析”这个“瓶颈”。

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目前其它国家要想完全摆脱美国在域名管理上的控制权还比较困难。那样的话,就必须在国内建服务器来完成解析世界上所有域名的工作。这除了成本问题外,在技术上还有一个可操作性问题。不过,在目前情况下,虽然美国坚持不放弃根服务器的监控权,但其它国家国内的站点由自己的域名服务器来解析,则是比较现实和可行的。在此方面,我国已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果。

今年3月1日,我国实施了新的互联网络域名体系,并且增加了多台解析服务器。现在,“.cn”域名下行政、科研及国防网站的域名解析已经不需要通过美国的根服务器,直接在国内服务器上就可以解析了。以后可以逐步增加,做到所有中国顶级域名“.cn”都由我国自设的服务器解析。

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国外的用户虽然无法连接到我国的网络上,但我们可以自己解决国内的解析问题,国内仍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正常的联系活动。这无疑给我国的网络安全加了一道重要的“防火墙”。
地方动态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赋能未来,共创数智化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