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要“开花”还要“结果”才会有威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7-18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政务微信总量已达5043个。除中国台湾地区外,政务微信全面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动动手指、滑滑屏,就能实现“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政务微信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我国政务微信已超5000,这是一个利好消息,说明我们的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的执政理念悄然发生变化,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带动下,开始学会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具体说来,全国政务微信主要分布在区县级以下,占比为75.46%。政务微信扎根基层,距离群众最近,已经成为政民沟通的全新平台,发挥着重要的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政务微信能够在政民沟通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与自身的传播特点有很大关系。有人比喻,微博像一个广场,是公共场所;而微信像小酒吧、小饭馆,更适合比较亲密的朋友,能够更好地进行一对一交流。政务微信一对一的双向性、私密性,进一步拉近了官民距离,促发网友的咨询愿望,很多在微博里不方便说的话,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寻求帮助,互动效果更好。不仅如此,政务微信还兼具问询和便民服务功能,以及可以赢得舆情控制的关键时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已有部分政务微信出现更新不及时、缺乏互动、流于形式等问题。这并不鲜见,比微信年长几岁的微博也曾遇到过这类问题。新媒体蓝皮书指出,政务微信存在着“四大误区”,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用户体验;信息量上的贪大求全;重发布而轻服务,前端“发布”与后端“服务”未能兼顾;过度地追逐粉丝数等。如果政务微博当初遇到的问题,政务微信如今同样遇到,只能说明老问题没改,而跟技术无关。如果抱着“开总比不开好”、“别人有,我们也要有”的态度对待政务微信,而不是去潜心研究怎么充分利用好、运营维护好微信,使之成为解决问题和民意反馈的有效通道,那么政务微信不仅形同虚设,难以再有大的发展,反而还会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一堵“隔心墙”。

不少微博、微信都是领导拍脑袋决定的,但开通之后,有的领导亲自体验,甚至亲自维护,经常与具体负责人员交流探讨;有的领导却只关心开没开,上没上,一直是个“门外汉”,也不再提人力和资金的支持。其实,政务微信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领导的关切所在和具体作为。新媒体蓝皮书指出,政务微信应立足本地、做好服务,吸引辖区内的微信用户成为政务微信的忠诚粉丝,这才是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开前理性评估,开后务实运作,唯有这样,政务微信才能进一步推动政府为民服务的“威信”。

地方动态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赋能未来,共创数智化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