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信息化战略影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11-13

信息化已经成为重构国际经济政治军事新格局的主导力量。改革顶层设计亟需重视信息化大趋势下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普及、深度渗透、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生产生活方式、治国理政模式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以及整个现代化的历程无法回避这一全新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渗透性、综合性特点,考虑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引领与驱动作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规划中要顺应信息化历史发展趋势,在机制设计和行动计划中要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建立面向全球化、面向信息化的体制和机制。

比如,在推进改革试点中,将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岛、福州平潭岛等新特区以及新设立的上海自贸区作为信息化与深化改革并举的新型综合改革示范区。适时制定跨境数据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开放试点政策,解决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和应用面临的障碍,探索信息化全面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信息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健全有充分信息支撑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统筹协调、结构完善的法人基础数据库和基于统计、产业、经贸、资源、能源、财税、金融等的国家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及宏观经济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实施有效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完善财税信息应用系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国联网个人税收登记系统,加快不动产登记系统全国联网,为建立按家庭总收入征收个税、房产税、财产税、遗产税等税收制度提供完整的信息支撑和便捷的技术条件。税收政策要能激励而不是阻碍基于互联网的各类业务创新和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预算制度和财税监管制度,推进各级政府预算编制过程和财政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

完善金融信息应用系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信息时代金融新体系,必须同步建立金融信息化支撑体系和安全保障制度。建立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律和制度。大力发展有效监管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互联网金融。

适度扩大互联网领域对外开放。我国全方位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互联网管理更公开更透明是大势所趋。对互联网的管理要进一步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完善法规体系,坚持依法管理,提高管理网络风险的能力,积极参与互联网国际治理和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形成,开拓网络空间新边疆,主动应对全球化的新形势。

大力发展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

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推动有效竞争市场的形成。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降低或消除各类市场的进入壁垒。进一步放宽信息通信产业市场准入,鼓励各类企业家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领域积极创新创业,支持新业务发展。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特别是加快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投入宽带网络、无线接入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促进形成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多元化全方位互动竞争新格局,降低信息化成本。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监管体制,加强政府对信息通信行业特别是互联互通的监管,提高信息通信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率,建立宽带普遍服务长效机制,加快缩小数字鸿沟。加强信息通信市场竞争秩序监管,消除各种市场支配力对竞争的扭曲,确保公平竞争。

改进政府支持重大产业的方式。以国家立法形式,推动数据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加强国家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在推进重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协同。在宽带网络、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领域,要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研究开发、创造需求等作用,更要依靠市场竞争的力量,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政府部门间互联互通为突破口

重视国家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建立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制度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健全共享信息安全保障,明确共享信息内容和程序,建立信息共享基础设施,确定信息共享部门责任,保障共享信息安全。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子政务为抓手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完善公众信息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升各部门履职水平。

以完善公众参与、实施有效问责的方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依法行政、公众依法监督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核心,不断拓宽基于信息化支撑的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政民互动和公众监督机制,构建透明的政府问责机制,建立有效问责的政府,推动政府职能实质性转变。

完善信息化法制基础和管理体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尽快制定出台电信法、信息安全法、企业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健全国家信息化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坚强领导作用,坚持“顶层设计、系统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原则,科学设计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框架体系,系统规划和综合协调条块融合的国家电子政务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和管理。

构建普惠高效统一社会服务体系

建成和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是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基本工具,是政府对全国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的重要前提。切实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确保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按时完成,形成多部门联动的人口基础信息开发、共享、利用机制。

建设高效、普惠的医疗体制。建立面向13亿人口的全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早日实现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的共享和使用。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探索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新模式。推进健康咨询、在线监测、个性化服务等新的医疗服务业务。

建设面向未来的教育体制。加快教育改革,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面向未来,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教育体系。通过发展数字教育内容、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推动解决教育不公的问题。依托信息网络,发展出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的新的网上授课方法,建立终身学习有效机制。

以信息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异地转接,推进碎片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向普惠、统一系统发展。

以信息化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城乡规划调控,推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加强水、大气污染的实时监测与有效治理,有效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避免大城市病。面向农村人口转移,不断完善可转移、可接续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信息化保障体系。

用信息化改造农业农村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把信息技术能力赋予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增强组织活力和提高生产要素潜能的基本手段,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小农生产、专业生产等多元化农业生产与内在多元的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依托信息化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政务管理和服务能力。依托网络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拓展,加强村务公开和村务管理,创新民意表达和政民互动模式。早日实现新农合、新农保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完善农村疾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增强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响应能力。

加强涉农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加快构建和完善多元主体联合推进涉农信息化应用的新机制。加强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政策引导,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丰富农村信息服务。以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全面推广普及为契机,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网点资源,实现农村商品流通和消费的跨越发展。建立配套的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监管和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追溯,完善食品安全体系。鼓励发展农村信息化服务组织,加快实现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领域的全面渗透。

地方动态

中国信息协会第四届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务虚求实定思路 凝心聚力谋新篇|中国信息协会召开分支机构工作座谈会

《中国城市产业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

2023年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奥林匹克塔成功举行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