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12-3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部分明确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十八大对社会管理提出的全新要求,这一要求也对信息通信业赋予了新责任、寄予了新期望:发展现代信息网络,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发表文章指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动态采集机制,及时准确掌握‘人、屋、车、场、网、会’等基础信息,加强动态分析,综合研判,实现全面覆盖、联通共享。”

以上要求,正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实时感测、分析、处理、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数据和信息,特别是整合并联通政府、社区、企业等原有独立的信息系统,为城市运营管理提供随需应变的决策支持与执行工具,将“智慧服务”融入城市民生的方方面面,实现城市运行的全面和谐。

井盖、路灯、花架、雕塑、垃圾站、公共卫生间等数十万个公共部件都拥有自己“身份证”,异常情况可随时发现及时处理;每个社区、每一栋楼、每一个单元的基本情况都能随时了解,每一阶段的人员流动和变更都能实时掌握……在北京东城区,政府部门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每一个“网格”都有城市管理监督员全时段负责,而“网格”内的各种物件,包括居民、灯杆、井盖等等的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社情民意可随时了解,居民需求可及时满足,矛盾纠纷可迅速解决。借助网格化管理模式,东城区社会管理质量与效率大幅提升,信访总量与集体访量则双双下降。而这一创新的信息化应用,仅仅是“智慧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城市网格化管理、电子政务平台、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应用已经开始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但大多仍处于初级阶段,尚不能满足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和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亟须地方政府、通信企业、软件厂商、内容提供商等各方合力共举,推动“智慧城市”进一步加快建设、贴近百姓、下沉基层。

一是加快建设。在各级政府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例如,截至2012年10月,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共有336个城市的无线城市上线推广,无线城市累计独立使用用户数达6500万。但必须承认,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停留在签约阶段,实质性推动缓慢。专家分析,关键难点就是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与整合。公共信息资源虽然源于公众,也属于公众,但由于长久以来一直“藏身”于政府、社区、企业之中,“信息孤岛”的消除并非易事。观念的更新与转变确实需要时间,但只要将“民生”放在首位,“智慧中国”指日可待。

二是贴近百姓。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人本与服务。老百姓最直接的、最现实的、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就是社会管理最关注的内容,即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减少社会矛盾。正如专家所言,“智慧城市”建设只有更贴近百姓、更关注民生,才能惠及更多人,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行一步,重点发展。

三是下沉基层。社会管理的关键和基础是基层,是社区,“智慧城市”也需更多地关注“智慧社区”建设,搭建起基层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完善细致到人与物的社会管理基础数据库。2010年11月,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在当地移动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正式推出“数字潮鸣,民生在线”平台,这是全国首个社区基层服务信息化平台,可为居民提供民政政策咨询、居民需求上报受理、日常事务投诉受理等多项服务内容。平台应用后,不仅社区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政府与百姓间的距离也借助无形的网络逐渐拉近。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通用航空分会调研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