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迫切更应把好电子政务外包资质关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03-01

    
    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是政务,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维护,这些工作可以通过引入外包机制来完成。 

    电子政务外包早已是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网站总数达到了1万个,电子政务也从以基础建设、系统建设为主,进入到以应用为主的阶段。随着对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出于关注核心业务以及成本、技术、人员等因素,电子政务外包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为加强北京市统一的电子政务IT服务管理,深入探讨电子政务IT外包服务的实践和经验,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联合主办,由北京信息化协会、北京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联合承办的“电子政务IT外包管理论坛”,于2月2日在北京举行。在论坛上,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北京信息化协会还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子政务IT外包服务规范化行动计划”的倡议书。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信息技术外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世界500强的企业大部分都开展了IT外包。电子政务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一种方式,特指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是指政府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外包的核心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其余的交给别人做”,也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是政务,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维护,这就要求引入外包机制发展电子政务。 

    通过外包,把政府部门从具体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做好IT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同时由专业的外包公司提供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其在技术、融资、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政府提供优质的系统建设和运维服务。这样,政府不仅能够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质量,还可以节约资金,精简人员,提高服务效率与效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党委书记李颖指出,据赛迪顾问预计,2007年至2011年,中国IT市场将保持1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11年市场销售额将达11586.8亿元。其中,软件与IT服务增长较快,至2011年软件份额将达到11.9%,IT服务份额达到37.9%。也就是说,软件和IT服务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占据中国IT市场的半壁江山。 

    翰纬咨询研发总监陈宏峰介绍,在美国,越来越多的机构和部门也将其非核心业务以服务合同的方式外包出去,以寻求优质的专业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美国人将这种外包服务称为“可管理的服务”,委托方通过单一的合同方可以获得多种IT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将委托方从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核心业务。 

    北京市地税信息中心主任杨涛说,曾有记者问他:“哪个政府项目不适宜外包?”对此,杨涛反问:“哪个政府的IT项目不可以外包?”引进外包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机制和质量问题。假设一种情况,政府在具备充足的资源与资金的情况下,可以把IBM、神州数码等各个IT企业的人员高薪聘来进行项目的实施,但是这样做是不现实的,这样就形成了独家垄断的状况。 

    引进外包,同时引进的是一个竞争机制。有了竞争,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外包服务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初始投资,而且像使用水、电、煤气、道路交通等公用设施一样方便,委托方购买的是一种服务。显然,从经济、效能的角度考虑,IT服务外包将是大势所趋。 

    “先小人后君子” 

    美国Soft Tech北京分公司资深顾问胡玉书博士认为,引进IT外包需要注重四大步骤。 

    首先,在一个IT项目周期的需求形成阶段,要很清楚地让外包公司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在国际规范里,这一阶段又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双方沟通获得有效信息;其次是发布信息,即把相关信息发布出去,看承接外包方能否做得到;最后是直接实施。 

    在明确需求的情况下选择IT外包厂商。胡玉书表示,这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IT外包商提供CMM3认证。但涉及到高额花费、重大安全等情况时,必须要有第三方认证。 

    随后,在外包项目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监督方,便是第三方IT监理公司,监督者需报忧不报喜,秉持“先小人后君子”的态度。事先谈定会监控外包服务商每个月资金花销情况,每个月交了多少文件。 

    在前面几个步骤结束后,直接进入IT外包项目的验收。在前面需求明确、中间过程监控的层层把关下,以“先小人后君子”的态度,去摒弃“秋后算账”的做法。这时,验收就变为整个过程中最为顺畅的事。 

    外包监管浮出水面 

    电子政务外包即将成为北京信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北京市信息办副主任李洪介绍,以北京市有线政务专网和无线政务专网的建设与运维工作为例,目前北京市信息办与北京市财政局及专网运维单位积极沟通,建立了较完善的预算编制办法、较详尽的政务专网运维指标体系,对专网运维工作进行严格的用户满意度测评和网络通信质量测评,以此为依据,对专网运维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合理支付网络服务费,完成北京市政务网络服务统一采购工作。 

    但是,随着北京市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项目在技术开发和服务方面采用了外包的方式,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建设项目需求不清晰、过程不规范、运维项目管理责任不到位、考核监管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首席责任专家石宇良认为,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自己的需求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对外包商提要求,设定验收体系。另外,中国外包市场还不够成熟,没有清晰的规范和标准对外包商进行监管。 

    在与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交流时,胡玉书曾感觉到,北京市信息办的IT需求不够明确,所提出的需求太过模糊。比如说需要持续服务,而没有将这一需求量化成诸如打1个电话3小时必须解决,“验收没有很明确的量化标准,容易到最后造成争议。”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系统集成部经理李晓刚告诉记者,目前天元公司有几百人规模,主要负责运营商等得IT项目,因为资源配置限制,公司会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在外包中,该公司最为困惑的便是外包时的成本控制和项目进行时的质量控制。对此,胡玉书给出的答案是,与第三方之间的需求沟通问题,“要将丑话说到前头”。一旦明确需求,对成本和质量的控制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李晓刚所提出的问题也即是对外包公司的监督问题。据胡玉书介绍,值得借鉴的方法是,做第三方外包公司的监督者(顾问师)需要具备许多素质,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行业专业,即专注于哪个行业的认证;其次是标准的专业,比如CMMI认证标准,顾问师需要懂这一标准的专业知识;另外就是顾问本身的素质涵养,比如演示技巧、口才等。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通用航空分会调研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