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综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04-14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是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GPS)、图形图像、视频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通信、信息及指挥系统平台。

几年来,各地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工程先期的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防止盲目性,警惕由此带来的种种风险,谋定而后动,保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在实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工程时,要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发展规划或总体方案,遵循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与实施,才会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City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ERS)是在一个城市中,通过采用统一的号码用于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并整合城市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从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集成有线通信调度系统、无线通信语音调度系统、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综合接处警系统(含报警电话多字段传输及显示软件、计算机辅助调度软件等)、语音记录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视频图像传输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目标定位系统、移动通讯指挥车系统、机房监控系统、电源系统等为一体,具有指挥调度功能;可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社会安全事件的报警、求助、投诉电话实现统一接警、快速反应、联动处警,对行政辖区内各具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能的应急联动单位统一指挥调度,为联动不同警种和部门处置行政辖区内的紧急、突发、重大事件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

从技术角度来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集通信、计算机、网络、GIS、GPS、图形图像、电视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通信、信息及指挥系统平台。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政府部门联合办公、信息共享并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更有效地为市民提供紧急救援及综合服务的组织体系和沟通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涉及几个基本概念:城市、应急、联动。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例子来对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一)城市概念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等特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如交通、供水、供电、煤气、抢险、通讯网络等系统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城市需要应对的灾害是多方面的,传统型灾种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偷盗抢劫、人为破坏、恐怖活动等,现代社会的新灾种如信息安全事故、计算机病毒破坏、网络黑客攻击等,都将造成对城市安全的严重威胁。车祸、火灾、爆炸等各种大小事故频繁发生,群众医疗急救、煤水电抢修等各种紧急求救、求助事件更是到了此起彼伏的程度。因而与地域宽广、人员分散的农村相比,城市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因此,建设城市的应急联动系统显得更为迫切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应急概念

所谓应急就是针对各类紧急、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紧急行动。例如警方接到溺水、火灾、车祸、抢劫等紧急事件报警,都必须迅速派出警力赶赴现场加以处置。对此类紧急事件的响应时间有特殊的要求。赢得时间就意味着生命将获得挽救、财物不再损坏、事件得到控制、救灾将取得胜利。

如果来电只是一般的社区服务请求、市政问题投诉、办事流程咨询等内容,则属于非紧急事件,只需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和受理机制去提供相应服务或妥善处理即可,而无需动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宝贵资源去处理。而且这些问题也往往不是应急联动部门所能够处理得了、处理得好的。

在紧急事务管理中,一般对紧急事件和灾害做出区分:紧急事件一般是日常的有害事件,它不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当造成重大伤害和破坏的事件发生后,该事件如果超出了当地应急部门的工作范围,或这些部门不足以提供资源加以解决时,就称其为灾害。例如地震、台风、SARS病毒、大规模恐怖袭击等就属于灾害。

(三) 联动概念

所谓联动就是指多个相关部门的联合行动。但是联动并不都是针对紧急情况才采取的集体行为。在平时,政府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也经常采取联合行动。例如,为了集中打击某类假冒伪劣产品,工商、税务、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就往往联合发文、统一部署,并在一段时期内集中力量、共同行动。由此可见,联动不只是为了应急;反之,应急也不一定需要联动。例如,如果仅是某人在路上不慎跌伤,只需要拨打急救电话120,由医院或者急救中心派出救护车去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即可,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公安、交警、消防等其它应急处置力量的介入和支援,即无需采取联动的方式来处理此类紧急救助事件。

那么,什么情况下既需要应急又需要联动呢?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个炎热的下午,城市里交通繁忙的大道上,突然一辆货车和一辆小汽车撞在一起,小汽车严重变形,司机晕倒在方向盘上;随即,后面几辆车相继追尾;而此时,两辆车的油箱都已经破裂,有随时起火甚至爆炸的危险…… 

这种情况显然十分紧急,但是却不是任何一个机构或单一警种能够独立应对、妥善处理得了的。司机受伤,需要医生急救;交通事故,需要交警处理;扑灭汽车着火,需要消防车辆;而要维持现场秩序,还需要一批警察迅速到位。

由于该市建立了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所以当一名路过的市民打电话到交警事故台122报警之后,几分钟之内,不仅交警赶到现场,110巡警车、120急救车和119救火车也随即出现在现场,快速且有条不紊地各自展开了救援行动。一辆应急移动通信车也出现在事故现场,提供应急通信服务,并迅速成立现场临时指挥中心。

一个交通事故触发了交警、消防、急救等多个部门的紧急联合行动,使事故得到了及时、有效、完满的解决,把事故的影响和损失减轻到最小程度,这就是应急联动的典型例子。

反之,如果只有应急而没有联动,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呢?且看另一个例子。

2003年某日上午7时50分,某市一栋正在施工的高楼上,突然坠下一人,下落过程中被电线兜在距离地面7米的空中……8时许,110警车和999急救车赶到现场,但因出事地点离地面太高无法施救。通过与119消防部门联系,8时10分,消防中队赶来,却又因头顶上有高压线无法立即施救。处警人员只得通知供电部门拉闸断电。但是直到将近上午9时,供电部门工作人员才匆匆赶到现场,在出事地点东侧50米处拉闸断电后,消防队员才能支起云梯,将伤者救了下来,并用急救车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由于没有实施有效的应急联动,致使施救过程几次受阻,最后导致坠楼者大面积烧伤。这正是典型的只有应急没有联动的结果。

二、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一)为什么需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1. 城市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危害

2001年9月11日,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造成了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及其建筑群的毁灭,使号称“世界之窗”的纽约市标志性建筑的轰然倒塌永远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噩梦。从此,恐怖袭击的字眼深深地烙在全世界每一个人的脑海。据保守的估计,在事件当天共有2801人死亡,包括美国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3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他23座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受到破坏,这次事件直接给美国造成3000亿美元的损失,间接损失也有5000亿美元,还使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美国经济由减速变为负增长,该年第三季度为负增长1.3%,日本经济由“长期低迷”再次陷入衰退,欧盟由“强劲增长”滑向“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一些国家金融形势不稳,流入它们的净资本自8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联合国贸发会估计,“9•11”事件使全球经济损失约3500亿美元,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将因此减少1个百分点。

2. 单一部门难以独立处理城市灾害及紧急事件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救灾工作,多年来的建设,我国的救灾队伍、技术和装备都拥有雄厚实力。如抗震救灾、防汛坑旱、森林防火,生产事故应急、消防、交通安全、海上搜救、紧急医疗求援等等,成为现阶段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但也应看到,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应急系统一直处于各自独立、分散管理的状态。这些部门没有建立起有序的联动机制。各应急救援机构是相对独立运作的,尚处于 “各司其职,孤军奋战”状态。虽然在紧急事件发生后,可以相互支援,但由于没有建立联动机制,缺少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不同警种和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很好的配合与协调,联合行动的实施面临着许多诸如部门分割、利益关系以及技术实现等诸多方面的困难,也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协调、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共享机制。

2003年SARS病毒流行时,起初只能靠卫生系统进行统计、应急救援和协调指挥,如果要调动卫生系统以外的应急求援力量,必须报请市委和市政府,然后才由市领导进行协调;又如当重特大恶性生产事故发生时,首先了解情况的是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而当需要调集大量的应急救援力量时,必须首先报告市长,经过市政府对事故进行评估后,下达统一行动的指令,这样往往会错过了紧急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机。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现代大都市处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城市灾害及紧急事件的需要。

3. 社会公众难以记忆和使用纷繁的特服号码

目前存在多个公众报警的特服号码,比如:公安-110、火警-119、急救-120、交警-122,市民难于准确记忆。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号码更是不为人知晓,因此市民不便于得到相应的服务,救助和保护。尤其是市民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往往神情紧张,思想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想不起、记不清有关部门的报警特服号码或热线电话号码,无法及时报警;或者把电话打到了非主管部门,无法得到相应的救助和服务。即使市民都知道这些号码,要逐一拨打这些报警号码,不断重复说明案由,不但麻烦罗嗦,更是浪费时间,可能会因此错过了宝贵的最佳处置时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基于城市灾害和紧急事件无法完全避免,而单一部门又难以独立处理的现实,同时为了解决特服号码繁多难以记忆和区分使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及相应的应急联动机制,以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和城市公共安全保障。

(二)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作用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使得市民的任何报警、求助只需拨打同一个号码,不再需要记忆诸多特服号码(比如:110、122、119、120等),缩短报警时间,大大方便了市民报警,并得到及时的救助和相应的服务。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调度技术,装备了先进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使接警和处警都更加准确和快速,为警力的快速反应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大大提高城市对突发、紧急、特殊和灾难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持社会秩序,缩短对市民求助的反应时间,保护生命财产等方面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由于采用了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不同部门、不同警区和不同警种之间得以互通和相互协调、配合,使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成为可能,真正实现了公共安全及应急处理的联合行动。通过现代化的信息、通信、计算机、控制与指挥系统,使市领导能快速获取信息,帮助正确、快速的决策。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打破现有的多个指挥中心共存的现状,集中投资、集中管理,既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又提高了技术维护和管理水平,节约了资源,并且使离散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得以互相联动和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也是城市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将帮助城市管理者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投资软环境、提供行政管理效率。

建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政府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市民福祉,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特点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统一接警、统一指挥的模式建设系统。按照集中式管理, 分布式应用的管理体系,整合各种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2、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将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CTI)、80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无线数传系统、计算机辅助指挥调度系统(CA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多方会议系统、视频图像传输与数字化系统、基于GIS的数据库等子系统集成为城市统一调度平台,实现了多警种、多层次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达到了资源整合、快速反应和统一指挥的目的。

3、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开发工具,以保证系统和产品的先进性,在兼顾先进性的同时遵循实用性的原则,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便、简洁、高效、易维护为目标。

4、系统各个软件模块采用分布式设计,每个模块稳定地独立运行,一旦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它模块运行;系统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构架采用成熟可靠的体系,重要数据进行异地备份。系统的硬件采用冗余设计,核心交换机和主服务器都采用双机热备份。

5、系统具有开放性、易扩展性、分布式结构,可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统一规范。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技术和选用的产品为业界公认的主流产品,尽量符合业界最新的标准,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与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相连和数据共享。

四、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职能

(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整合和利用城市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等先进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对社会和公众的各类报警求助做出快速反应,提供有效服务,保障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处理的指挥与部署,保障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和调度,为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和通信平台。

(二)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任务

(1)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和通信系统平台,实现对各类应急求助报警电话的统一接警,平时以各个业务“统一接报、统一处置”或“统一接报、分级处置”;重大应急事件联动处理,集中管理、快速反应。并逐步将防洪、防震、严重气象灾害、市政设施抢修、重大疫情等紧急事件处理纳入其中,构建全面的城市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提高城市对突发、应急、特殊和灾难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整合并完善各种应急信息资源和通信资源,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度技术,使应急联动中心及各业务单位的接警、处警、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协同等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反应速度。

(3)建立统一的报警记录数据库,生成各种分析报告,充实和完善预案数据库,为应急处理、指挥调度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撑,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使离散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初步实现互联和共享。可以定期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获得有关各种紧急事件的统计报告,进行趋势分析。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

(三)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主要职能

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主要职能是:

(1)在市政府的授权下,调度相关资源直接处置紧急事件;在紧急时,还有越级指挥权、联合行动指挥权和临时指定管辖权;

(2)为紧急事件处置的高效指挥提供高科技手段和通信保障;

(3)组织与应急联动系统有关的部门定期对相应的软硬件进行维护,并定期为应急联动系统的各种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或更新数据;

(4)向社会提供非紧急救助的其他服务。

五、城市应急联动的体制模式

目前,我国对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未有一个统一的分类。一些专家从应急联动中心与原有的各指挥分中心之间的关系和体制角度,把我国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划分为四种类型:集权模式、授权模式、代理模式、协同模式。

(一)集权模式

集权模式是指整合政府和社会所有的应急资源,成立专门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由该部门代表政府全权行使应急联动指挥大权。该类型的系统一般称为“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该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是:政府牵头、政府投资、集中管理,应急联动中心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有专门的编制和预算;联动中心是城市应急事件处理的惟一中枢;政府将所有的指挥权归于联动中心,应急联动中心在处置紧急事件时,有权调动政府任何部门;采取一级接警、一级处警方式,即指挥中心统一接警,统一处警;简单事件由专业组处理,出现重大事件时,由指挥长协调各专业组进行联动处警;市政府不再另外设立各种指挥中心,出现重大事件时(例如SARS病毒流行事件),应急联动中心同时也是政府针对这种事件的指挥中心,政府领导可以在指挥中心的市长指挥区里直接进行指挥。我国第一个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就是典型的集权模式。

(二) 授权模式

授权模式是政府利用现有的应急指挥基础资源,根据城市应急联动的要求,通过局部的体制调整,授权应急基础比较好的某一部门(通常是公安部门)执行城市应急处理任务。在该部门的牵头下,政府相关应急部门联动办公,联合行动,从而快速构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授权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是:政府将应急联动的指挥权授权给公安,以公安处警为核心,协同其他联动部门共同处警。公安部门实施的110、119、122三台合一的应急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授权模式。在紧急情况下,公安代表政府调动各部门联合行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和监督紧急事务的处理。广州市的应急联动系统就属于授权模式。

(三)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是政府成立统一的接警中心或呼叫中心,负责接听城市的应急呼叫,根据呼叫的性质,将接警记录分配给一个或多个部门去处理,并根据各部门处理情况反馈报警人。本质上,这种模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急联动,但向城市提供了统一的紧急呼叫入口,方便了紧急情况下市民呼救。代理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是: 由政府牵头,统一了紧急呼叫的入口;各部门分头处警,各自指挥;中心负责向报警人反馈处理信息,监督各部门处理事件的过程。北京的应急联动系统属于代理模式。

(四) 协同模式

协同模式是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指挥中心和执行机构通过网络组合在一起,按照约定的流程,分工协作、联合指挥、联合行动。协同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是:应急联动机制由多个不同类型、多层次的指挥系统构成。一般由一个政府指挥中心、多个部门指挥中心和更多个基层远程协同终端构成。不同系统具有不同的职责。这种模式对原有的机构基本不动,投资最省,更适合于大批中、小城市。广西的柳州和江苏的扬州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就是协同模式的代表。

各个城市的应急联动系统采用的摸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条件、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也会是以一种模式为主,融合其它模式的一些功能,成为一种混合的模式。如起步时采用代理模式的城市,现在已向更高的集权模式发展;当初采用协同模式的小城市,有的现在已向授权模式发展。

六、城市应急联动的流程模式

从指挥中心不同的处警流程来划分,包括三种模式:接处合一模式;一级接警,一级处警模式;多级处警模式。

1. 接处合一模式

所谓“接处合一”就是接警席接警以后直接进行事件处理,不需分配给其他席位处理。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小型的应急指挥中心,在人数少、接警量不大的的情况下对事件快速处理。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复杂事件的专业化处理,在出现重大情况时需要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介入支持以防范风险。

2. 一级接警,一级处警模式

这是国外大型指挥中心普遍采用的模式,即由接警员专门接警,生成事件后根据事件的类别分配给对应的处警员处理,处警员直接指挥到基层单位出警处置,全权负责事件的处理。由于接警、处警的专业化分工,因而接处警效率都比较高,适合于大型指挥中心。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对简单事件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3. 多级处警模式

根据事件的性质,确定不同的处警部门。重大事件实行一级处警,由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一般事件可按归属专业或归属地区分中心负责处理。这种模式确定了应急联动中心的工作重点是以重大事件处理为主,一般事件由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处理,其优点是指挥中心从日常事件处理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好重大事件;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多级部门的积极性,减少体制调整带来的压力。

七、模式选择的原则

每个城市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模式无法一概而论,国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多年,也是多种模式并存。国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要统一运行模式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建设应急联动中心过程中,各地政府可本着保证事件处理的高效率、低成本、效果好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体制模式和流程模式。一般来说,选择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应急联动指挥体制的整合程度;市政府对应急联动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方式,即指挥权的划分;城市规模与接警量;应急联动中心的规模与职责范围;相关业务部门或分中心的支持能力;建设投资规模;机构编制情况等。
 
其中,政府应急联动体制的整合程度是决定性因素。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政府应急联动体制的支撑平台,什么样的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换言之,不同的组织体系应该采用不同的模式,反之,选择不同的模式就需要架构不同的组织体系。管理机制和组织构架是技术构架的基础。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者;因此,系统的技术构架必须与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者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构架相适应。

在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运行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明确规定这一系统的法律地位、工作职责、指挥权限、服务标准和渎职责任等内容。

八、城市应急联动的组织结构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典型的应急联动层次结构为六级金字塔型,自上而下各层的职能如下:

(1)决策指挥中心

设在市委与市政府,处理紧急重大事件。处于金字塔结构的顶层。对于集权模式,决策指挥中心就设在应急联动中心,通过应急联动中心的首长指挥大厅直接处理紧急重大事件。

(2)应急联动中心

职责是统一接警、跨警种或跨区事件的协调处理。对于集权模式,采取一级接警,一级处警,即应急联动中心就是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接警,统一处警,有权调动政府任何部门。对于授权模式,一般将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公安局,并且是在公安110指挥中心的基础之上升格为应急联动中心。

(3)各联动单位的调度中心

负责公安、消防等单一警种的事件调度处理。如原110、119、120、122、电力、地震等的调度中心。这些调度中心通常在建立应急联动中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在建立应急联动中心体系之后,调度中心接受应急联动中心的授权和调度,独立处理本调度中心能够完成的处警业务,或者参与重大应急事件的多警种联合行动。

(4)联动单位的处置力量部门

是设在城市不同区域的处置力量及其主管分支部门。如:消防支队、交管支队、消防中队、派出所、急救站等等。

(5)处置力量编组

是联动单位中实际处置事件的编组。如:消防车、巡警车、急救车等。

(6)处置现场

是实际处置事件的现场。

九、 应急业务系统的层次结构

从业务逻辑上来看,应急业务系统由五个层次来组成,从里到外依次是:核心层、机构层、通讯层、执行层、相关层。各个层面有不同的数据和应用。

1、 核心层

系统的核心层是应急联动的指挥中心。它不仅仅是一个调度中心,而且同时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讯中心、监控中心、数据中心、信息制作发布中心。一个指挥中心可以说是系统内各类信息的综合应用点,包括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各部门数据的综合应用、实时监控数据及图像的显示、电子地图的应用显示、指挥决策系统的结果输出及发布(包括使用通用通讯工具发布调度指令)等。

它的基础设施应包括: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畅通的通讯系统;大型的数据可视化设备(组合大屏幕或投影显示系统)。为值班人员配备的工具应包括:灵活的数据挖掘工具;可靠的数据分析工具;快捷方便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快捷的地理信息检索工具;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方便调度的数据、语言、图件的通讯工具。

2、机构层

包含领导及机关各机构。一般集中在一个建筑物中,构成以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为中心的局域网络。

3、 通讯层

包含各种有线及无线通讯手段。如:DDN、PSTN、800M或350M无线集群通信等方式。

4、 执行层

从功能上,各应急支队作为信息的接收者、采集者和调度命令的执行者。从技术上,各应急支队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网络的分中心节点,承上启下,保留对辖区机构或个人服务的功能。从管理上,各应急支队作为系统维护、数据更新的操作者。

5、 相关层

指报警人、报警单位、气象局、电信部门、电力部门、煤气部门等与应急有关的个人或部门。

十、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五类用户

我们对用户的操作方式和目的,以及现有用户的结构进行分析,将系统用户分为五类:系统维护用户、接警处警用户、业务专业用户、Internet用户、报警用户。

1、系统维护用户

此类用户拥有系统最高的操作权限,可以直接对系统进行系统维护、权限设置、实施安全策略、程序升级与部署、数据备份与恢复等高级操作。

2、接警处警用户

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主要用户,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易操作性,可以方便记录事件,随时查询相关资料,获得充足的知识支持,以快速判断事件的性质和轻重缓急程度,做出恰当的应急处置方案。

3、业务专业用户

此类用户包括巡逻警察、交通警察、消防指战员、急救中心医生、各类专业技术专家等。在平时,他们负责采集、录入原始数据,建立专业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在接到应急联动中心处警员发来的调度及出警指令时,他们需要使用应急联动系统查询本专业的电子地图和专家知识库,及时获得专家支持,完成应急处置任务,随时保持与指挥中心及其他专业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协同,反映、报告现场的最新进展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请求支援与协助。此类用户对应急联动系统也有很高的实时性要求。

4、 因特网用户

此类用户主要是各级分管领导及相关机构人员。他们通过因特网查询系统存储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应急资源分布、相关制度和职责、应急处理预案、应急处理案例、统计分析图表、趋势分析报告等。此外,社会公众也是因特网用户,他们可以通过浏览官方的警务信息发布网站了解事件的真相、最新进展以及官方的态度和对策,消除可能的误解和谣传,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5、报警用户

通过有线电话、手机等通信终端拨打应急联动系统的报警电话,或者通过各种传感器触发自动报警装置,自动完成报警过程,启动一个新的应急业务流程。要求接警系统具有报警号码简明统一、报警操作方便快捷,通信链路保持畅通,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十一、 应急联动的业务流程

一个典型的应急联动业务流程一般包括报警、接警、处警、处置、撤警、总结共六个环节。

1、 报警

公众需要紧急救助或报警时,只需要拨打一个城市应急联动电话号码即可接通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或由自动报警装置通过专线向应急联动中心报警。

2、 接警

计算机辅助的呼入分配系统自动将打入应急联动中心的报警电话送至空闲的接警员处,该接警员与报警人通话,了解警情的事件内容、时间和准确地址等信息;同时,计算机自动识别报警人的电话号码及其所在位置,终端电脑自动生成并存储标准化的事件记录。

3、 处警

事件记录通过局域网被送到相应的处警员终端。处警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查询相关资料,制定反应措施,向处置力量部门发出指令,派出处置力量编组到现场。对于需要联动处理的事件,处警员向相关联动单位发出具体调度指令。在紧急事件发生时,相应的电子预案会被触发启动。如果发生了重大灾难、险情或特殊的事件,则可以启用城市紧急状态指挥室,由首长进行统一指挥。

4、 处置

处置力量部门或联动单位根据调度指令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与此同时,有关现场的话音和数据信息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传回指挥中心,形成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反馈与互动。处警员可根据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决定是否增援或归队。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将根据需要显示事件处置的全过程,以便进行实时监控。信息网络及语音记录设备将如实记录下与事件相关的语音及数据信息,供未来检索查询。

5、 撤警

根据现场的处置情况,决定事件处置结束,恢复现场,下达归队指令。有关处置力量撤出现场,返回原单位。

6、 总结

事件处理完毕后,有关人员需要对事件及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格式化的总结报告,同时将事件汇总、汇报到相关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定期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获得各种紧急事件的统计报告,发现近期频发事件及其主要特点,对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趋势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重点防范策略和整改措施。

地方动态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赋能未来,共创数智化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