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电子政务IT外包需要制度创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01-16

外包作为一种现代商业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已经成为潮流。其中,IT业务的外包更是受到国外企业的青睐。有数据表明,到2003年底,超过52%的欧美企业选择了外包,其中,企业的IT业务外包就占24%以上。此外,埃森哲咨询公司在2004年1至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0%的受访企业将IT部门进行了外包。尽管也有诸如摩根大通提前解除与IBM签订的一项总额逾50亿美元的IT外包合同等外包收回(或曰“逆向外包”)案例,但总体而言,IT业务外包仍然是众多企业的主流选择。 

    政府IT外包的尴尬

    IT外包同样也适用于政府。比如,美国亚利桑纳州政府将驾驶证管理信息系统外包给IBM,政府不投一分钱,IBM从每个驾照发放中提取1美元,逐步收回投资;在香港,2003-2004年的政府信息服务外包项目比率为84%,开支比率占89%;在内地,北京市政府则以“统筹负责制”的方式交给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来建设首都公共平台网络,并负责网络运营及一些应用系统开发等。 

    但总体上,国内的政府机关推行信息化服务外包还在探索之中。政府机关的信息系统基本上是以自建、自管为主。笔者曾参与了对数十家政府部门关于信息化服务的外包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尽管有近1/3的政府部门对其部分IT业务实施了外包,但从其外包的层次和范围看,绝大部分还只停留在PC等设备维护外包的低层次,距离业务应用外包乃至资产、人员转移的战略外包有较大差距,而且在体制机制、操作方案和制度安排上还有许多障碍和问题,如果制度上不做创新和改革,政府的IT外包很难健康发展。

    有人形容说,外包就像成年人谈恋爱和结婚,任何一方不成熟,就很难保持完满和长久。然而,政府对IT外包,可以说既缺乏“谈恋爱”的动力,也缺乏把握“婚姻”的能力,即使有成熟的外包服务商抛来绣球,却因为对方“不解风情”,最后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首先,政府机关由于其自身特点,对成本并不十分关注,这与企业从降低成本的需要出发采取外包的服务模式而大不相同,因此政府IT外包的动力相比企业来说也普遍不足。为了解决能力、成本与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往往采用扩编人员的方式不断膨胀其IT部门(多为事业编制的信息中心),而不优先考虑采用外包的方式。这里就牵涉到政府机关IT部门设置的利弊问题。政府信息中心的存在,有其合理有利的一面,比如能够近距离、长期研究业务的发展需求,有一支懂技术、熟业务的队伍来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但也带来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薪酬体系难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情况下,一旦追求局部的经济效益,信息中心很容易成为外包服务的障碍,名义上为管理部门,将具体技术工作转手给IT企业,但实际上以不公开、不透明的“关联交易”,以市场化的名义赚取利润。这种貌似合理的“伪外包”不仅完全背离了外包服务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初衷,而且会误导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决策,造成资金浪费。

    其次,政府在IT方面管理和规划能力不够成熟,直接阻碍了IT外包策略的选择。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府机关的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但在IT的业务和外包规划能力上仍然比较欠缺。搞不清楚自己拥有多少应用系统和IT设备的政府机关并不在少数,信息资产管理尚且都做不到,很难想象能够IT业务外包作出统筹的考虑和安排。这就如同对自己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想找个什么人过什么日子都不清楚却被要求去谈婚论嫁一样,最后要么是畏惧不前,要么是冒进受苦。实际上,自身IT业务的规范管理和IT外包的整体规划,是能否进行外包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按照一个完整的规划,逐步从设备维护层面的外包发展到业务系统层面IT基础架构的外包,并为资产、人员转移的战略外包打下基础。

    最后,政府实施IT外包的执行能力比较缺乏。笔者曾参加了某著名跨国公司与某政府部门关于IT外包的一次研讨会,在问及该公司与某银行外包合同大致情况时,原本滔滔不绝的该公司高层却三缄其口,不愿多谈,甚至对合同的厚度都不愿描述一二。的确,外包合同正是IT外包的关键所在,围绕合同的拟订、实施和控制,正是外包执行的精华所在,合同厚度都被当作商业秘密,可见外包合同何等重要。而政府却恰恰容易忽视这个最基本的商业规则要素,总是以为自己作为经济社会的管理者拥有天然的优势地位,不大重视合同的谈判和签订,往往大而化之,粗粗拟订一些条款,非常容易在日后的执行中造成被动,也经常会为日后的知识产权、服务质量等问题埋下隐患。

    更有甚者则是完全省略任何合同、协议,直接操作实施,带来很大的麻烦。笔者曾接触过某政府部门一项金额近亿元的外包IT项目,尽管按照有关规划实施,但在模糊的权责界限下合作两年,一直没有签订合同,逐渐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甚至对有关投入金额、服务范围、责任边界都无法厘清,令管理部门大为头痛。而且因为该项目的重要性,更直接影响了相关项目的规划、实施,对全局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外包着实令人捏把汗。

    政府IT外包的制度创新

    以上种种问题,无论是动力还是能力,实质上是由于一些制度安排的不足造成的,因此,推进政府IT外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在组织结构方面,要以提升IT服务能力为最终目标,重新界定政府IT机构的职责范围,控制规模,发挥好其在需求分析、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外包的动力;要完善考核体系,形成更合理的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一种环境,使得潜在的外部供应商与政府内部的IT部门在提供IT服务方面不断竞争,形成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此外,还应设立真正参与决策的CIO职位,统筹规划IT业务及其外包。

    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方面,必须把外包作为优先选择的业务策略。IT外包是在充分认识和分析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业务策略选择,当然不宜搞“一刀切”,但应确立IT外包的优先地位,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制度配合:一是与部门预算改革配合,细化政府机关在IT方面的预算管理,在能够进行成本比较的基础上,控制自建自管的预算支出,使IT外包优先得到预算资金安排;二是在政府采购中,把IT外包服务作为采购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采购程序、采购标准和控制方案,以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政府集中采购,提高公开程度以筛选合格的外包服务商,并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三是对IT外包服务商给与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以政府IT业务外包服务为主的企业可以考虑给与比较优惠的政策待遇,形成一批比较稳定的外包服务企业,并带动产业发展。

    在IT外包实施控制上,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比如,在信息资产管理方面,应由财政、信息等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则,逐渐完善政府机关信息资产的管理体系;在如何确定外包的IT业务方面,应建立一套比较通用的普遍准则,协调好与保密、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合同管理方面,也应在政府采购的基础上,建立相对统一的规范,必要时可以通过备案制等方式,把隶属于某层次政府所有部门的IT外包合同统一要信息主管部门审定,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作者单位: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


地方动态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赋能未来,共创数智化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