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数字经济时代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 《中国信息界》杂志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5-17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个政府工作任务,并指出应“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不仅提升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数字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核心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成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以信息化为抓手,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此《中国信息界》特别采访了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与他共同探讨在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新阶段之时,如何在固本培元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快推动成新质生产力发展。

王金平会长.png

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协会会长 

王金平

《中国信息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迭 代创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那么可否请您谈一谈,当前我 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正在面临哪些主要问题或挑战?未来我国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 点有哪些?

王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统计,目前全球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0万亿美元,其中我国超过了7万亿 美元,占总量的18%以上,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深入实践与精耕细作的阶段,虽然发展前景良好,但与一些技术领先国家相比,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还需深化,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不愿”“不敢”“不会”的困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三是数字鸿沟亟待弥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四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有待完善,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则制度体系仍有待健全,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也需完善,治理能力仍需持续提高。

放眼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主体是由互联网企业扩散到传统企业,由发达国家主导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行。未来数字时代的竞争,绝不是单个企业的角逐,而是体系化、标准化、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全方位竞争,是整体实力的竞争。因此,我国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起码要从以下四方面增强自身在全球数字化大潮中的竞争力。首先是要树立和引领行业规则和标准。目前,建立规则已成为世界格局博弈的核心之一,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就是规制之争。中国的数字经济在多大程度上能被世界接纳,我们在数字化领域制定的规则有多少能被世界接纳,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在某些行业上的国际话语权。其次是推动数字化所需关键技术的发展。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原创性技术涌现,都将进一步增强的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为此我们应当鼓励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主力军。第三点是要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从国家层面加大对 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四点是加强数据法律法规研究,保障数据供应链安全。做好政策研判和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在做好数据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鼓励数据合理流通、利用。

《中国信息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到地方考察时,正式提出并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一概念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那么可否请您谈一谈您是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如何通过进一步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来有效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王金平: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一次生产力的跃迁,是一种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概念,是社会生产力经过量的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共同推动的结果,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全面进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是主导,质优是关键。而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出的一种,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本质强调的就是创新和质优。作为生产力发展进入新一阶段的产物,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在当前国家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情况下,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新质生产力能够主导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等正在加快转变和提升。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新质生产力能够优化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于生产过程。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新质生产力还体现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在信息化建设的强力推动下,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凝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当前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正逐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已不再突出,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作为主要引擎拉动经济高增长的模式也不可持续。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生产力能级的跃迁,符合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必要全力推动、加快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信息界》:数字经济时代,在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您认为中国信息协会将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王金平: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强调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些都与信息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信息协会作为专注于服务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组织,其职能和作用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因此在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中国信息协会也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信息协会将继续且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行业组织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汇聚行业力量,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二,服务新质生产力。依托丰富地方和专家资源优势,中国信息协会将进一步协调各方力量,通过团体标准制定、会议会展及培训服务、积极组织专家撰写并发布行业报告等形式,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深入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为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三,助力数字时代强国战略。我们将充分发挥协会平台优势和标准体系建设优势,组织协调数字产业链企业,积极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规范、安全的数字生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助力数字时代强国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 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将全方位的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为积极配合国家落实这一发展目标,中国信息协会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汇聚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与各地信息机构和全国数字化企业共同携手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助推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

(摘自《中国信息界》杂志2024年第2期)


地方动态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参加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赋能未来,共创数智化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信息协会第四届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