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立统一网络 机制是关键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12-11

当很多地方还在为各路“诸侯”割据一方、电子政务网络难以统一而愁眉不展的时候,青岛市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建成了“大一统”的电子政务办公网络。这为其日后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条条”和“块块”的对接奠定了基础。

“网络的建设目的是要为应用服务。”谈到青岛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主任刘惠军说:“青岛的办公自动化启动比较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青岛市的办公自动化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到9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实现了公文的无纸化传输,这就要求必须搞网络的建设。”

    此前,青岛市也面临网络各自为政的问题。“那个时候,每个人的办公桌上摆着两台计算机,一台对着市委,接受市委的指令,另外一台要对着市政府,接收市政府的信息。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那年,青岛市委市政府迁入新区的办公大楼,这为统一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高明之处在于,意识到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于是,从1995年青岛市就酝酿要统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并最终在1996年初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市委市政府统一的,并且是正局级规格的独立的计算机中心。

    “我现在的部门叫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职能是负责全市的电子政务的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职能都统一在一个机构,有功劳,都是这个机构的,出了问题,责任也是我们的,这就是权责统一的原则。”刘惠军如是说。

    现在回过头来看,青岛市的这种打破中国电子政务“上无司令部,下无责任人”的怪圈的做法,不仅在当时,即使在现在也是超前的。它不仅保证了全市统一网络的建设,也为日后,也为日后全市统一各种应用软件提供了保障。
 
花了四千万,省了九千万

    刘惠军说:“集中统一的模式就是以十分之一的投钱去获得十倍的效益,而分散的模式是以十倍的投资去获得十分之一的效益。”

    青岛市的集约化的管理模式,是通过GNSP(Government Network Services Provider)网络运管模式和GASP(Government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vider)应用模式来实现的。

    GNSP网络运管模式就是前面所指的统一网络,即由青岛市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作为全市机关统一的“网络服务提供机构”,统一建网,服务各方,避免部门重复建网。但网络只是基础,上面的应用才是关键。 

    GASP应用模式就是由青岛市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作为全市机关的“应用服务提供机构”,利用其机房、主机、软件、信息、人力等各种资源,集中为各部门构建“虚拟应用系统”,并提供专业化的运行管理服务,节省部门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成本。

    目前,计算机中心已为70多个部门虚拟了部门级办公系统,为80多个部门虚拟了内部信息资源网站,为50多个部门虚拟审批服务系统,为56个部门虚拟了公众服务网站,为60多个部门近5000多台微机提供防病毒和系统漏洞补丁服务,为60多个部门5000多人提供互联网邮件服务。最近投入运行的网上审批平台,也将为50多个部门虚拟审批服务系统。 

    刘惠军算了一笔帐:从2002年开始,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的投资,大账是4000万,但每建一个系统都是为全市各个部门服务,这样各部门都不需要重复建设。如此节省下来的钱要超过9000万。另外,每年所节省下来的管理和运维费用要超过500万。而且如果各部门自建系统的话,不可能都投大量资金建设专业的机房、也不可能配备足够的人力,因此很难24*365天的无故障运行。


“统一了网络、统一了应用系统,各个部门互联互通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儿,无论是上下级的联动办公,还是各部门间的联合审批,都水到渠成。”刘惠军如是说。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