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公开:要让官员认清不公开的坏处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5-19

如果,我们所有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既弄清了信息必须公开的道理,又认清信息不公开的坏处,那么,政府信息公开一定能有序推进。

如果说,在十年前,政府信息公开还是一个新理念的话,那么,到了今天,这几乎是常识了。这个常识,从总理到各级官员,从专家到新老媒体,一直在讲,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现实情况又如何呢?很遗憾,不理想。

最近几次突发性公共事件,比如在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发生的放射源铱B192丢失、垃圾焚烧项目选址等事件,就好像一次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考试,结果都是不及格。因为政府信息公开做得不及时、不到位,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在杭州甚至还引发了警民冲突,教训深刻。

既然,信息公开是常识,是政府部门的“必答题”,为什么会有政府官员要如此作为呢?道理也很简单,他们是趋利避害。在官员眼里,有些事情,一旦公开了,就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官声和仕途,于是,他们往往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如此,仅仅重复那些“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之类的大道理,怕是作用不大。最好的办法,是让官员认清信息不公开的坏处,并为之付出代价。

政府信息不公开,对普通市民而言,坏处不言而喻。那么,对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坏处在哪里呢?

其一,要为别人“背黑锅”。有些事故,如自来水苯超标、放射源丢失等,本来主要责任在出事故的企业,可是,由于政府信息公开迟缓甚至故意隐瞒,最后自己变成了矛盾的焦点、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政府为肇事企业背书,何苦来?

其二,非但不能“大事化小”,反而会“小事弄大”。很多时候,政府隐瞒信息,是怕公开了引起恐慌,引发群体事件,影响当地“稳定大局”。殊不知,凡是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事,你越不说,公众越想知道;权威信息越不充分,谣言传播越快,到头来,也就越不稳定,甚至不可收拾。杭州建垃圾焚烧项目,从长远看,是符合市民利益的事,完全没有必要“悄悄开工”,只要经过充分讨论,就一定能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其三,影响政府公信力。毫无疑问,政府信息公开做得好不好,是与其公信力成正比的。你越是不公开信息,你的公信力就越差。公信力越差,公众对你越缺乏信任感,即使你后来说的是真话,人家也不相信了。杭州垃圾焚烧项目就是如此。其实,垃圾焚烧是国际通行办法,对环境的影响,远远低于垃圾填埋。值得政府部门反思的是,为什么你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信?

这三条之外,如果还能加上第四条—因为信息不公开,因为信息不公开而引发各种不良后果,相关的官员,要承担责任,付出代价。要让这一条坏处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如果,我们所有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既弄清了信息必须公开的道理,又认清信息不公开的坏处,那么,政府信息公开一定能有序推进。

地方动态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赋能未来,共创数智化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