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09-24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组组长陈小筑: 

助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组组长陈小筑就如何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努力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陈小筑提出要围绕群众关心的事物开展信息化建设。她特别提道:“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卫生、药品等问题实现联网监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根据现在人民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食品、药品问题,同有关部门积极地推进食品药品生产的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电子监管,提高药品和食品的安全检测分析、信息通报、预报预警、查处能力;要围绕现在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住房问题开展信息化建设。”

就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着力点,陈小筑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要推进政府的信息公开,同时积极地推行行政权利的公开,积极地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发布行政许可设定的依据、实施的过程、办理结果的信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明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件大事,为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行政监督,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要继续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抓紧促进信息共享文件的出台。同时,要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要求,在一些重点领域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工作。

第三要整合服务资源和服务渠道。要完善并整合一些网站,特别是规划一些门户网站的栏目设计,增强网站的信息发布和网上的办事能力,同时要发挥广播电视在我国城乡普及率非常高的优势,要紧紧抓住数字电视转换这样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我们的公共服务。

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胡小明:

注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胡小明介绍了从不同角度看待信息资源的三个观念:一是以资料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观;二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观;三是以消费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观。胡小明说:“这三个不同的观点对考虑问题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经常使用的信息资源观念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观念。其中需要强调的是,一要强调用户的目标,信息资源利用要以用户的目标为中心。二要强调知识,这种知识存在的方面不仅在资料中,还要在各个领域。”

就如何改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胡小明表示,要用竞争的观点来看待。他举例介绍说,政府内部信息共享系统的价值不是来自数据的规模,而是来自服务系统的针对性。例如在政府的文稿形成过程中需要查对引文的出处,一个规模不大的专用政府文件、领导讲话的查询系统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重视开发有特殊针对性的信息共享应用项目将是提升系统价值的重要措施。谈到如何建设电子政务时,胡小明给出了以下意见,他说:“一是信息开放,做好信息开放非常重要;二是信息共享,要建设一个法制环境。过去谈信息共享的问题,总是想如何保守政府机密和国家机密,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个人隐私和企业隐私的问题;三是维护信息服务市场公平和竞争环境。”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

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作为业界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他主张电子政务建设应力求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建设道路。

谈到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汪玉凯表示有四个关键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道路。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那些关系全局的如网络平台、安全平台、数据库、交换中心等共性的东西,必须统一建设,各个部门不能各自为政,部门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但这个系统必须在统一的平台上来对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体现出“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第二,无缝对接的协同电子政务。“跨部门、无缝隙”在网上对接,成为各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特别是在“网上办事”过程当中最困难的问题。汪玉凯认为关键要解决三个环节:一是IT人员必须和行政管理人员结合,构建一个应用系统的模型;二是在业务模型的基础上,要有业务逻辑的“抽象”;三是底层要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保证顶层的互联互通。第三,突出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为人民服务,就要确定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要整合各种电子服务工具和手段,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第四,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门户网站。这是电子政务管理与技术结合的关键点。政府的门户网站,是向全世界公开的,这个门户网站又是连接公众、企业、社会最主要的窗口,它的功能、服务都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的成效。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

有针对性发展电子政务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认为从2002年以来,我国各部门、各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有了巨大发展。他说:“说实话,5年前电子政务还是重点,先进部门搞得比较好,但是就大部分部门、地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面对新形势,王安耕提出了电子政务新的发展方向。他说:“现在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不再像2002年提出多少个大的‘金’的项目,提出多少个大的工程。现在主要任务是面向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纵强横弱、资源不能共享、业务难以分享的顽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下一步要以资源共享、协同业务、发挥效益为目标,适当填平补齐,而不再是大规模新建或更新系统。当然对于一些系统落后地区和落后部门也一定要填平补齐,但大规模的新建与更新将不再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

谈到做好公共服务时王安耕强调要以人为本,提出了“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理念。他说:“面对面服务,这是我们国家的特色。不要要求老头、老太太自己上网,他们不会可以找居委会和村委会。所以公共服务一定要延伸到农村和社区,然后延伸点成为公共服务的代理点,服务平台至少要在县一级。”

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余学林:

电子政务以公共服务为核心

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余学林认为现在电子政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和谐社会,解决民生等既宏观又具体的大问题。这些应当引起电子政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他提出,以公共服务为核心,满足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惠众惠民是电子政务生命力的体现。电子政务建设出发点要从围绕管理需求向围绕服务需求转变。

余学林举例说:“天津1998年开通的政府门户网站,推行信息公开,初步实现了群众与政府通过网络说话、对话、办事。利用4年时间,我们在2003年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办公大厅,包括88个委办局的服务机构,有1300余个网上办公和服务项目向社会提供办事查询、表格下载等服务,建成了市行政许可服务大厅和呼叫中心等,我们通过手机语音、手机短信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享受政府服务的水平。如何解决群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设立这1300多项服务项目还远远不够,如何细分公众的需求,明确服务观点,围绕服务需求这句话落到实处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余学林提出,目前电子政务发展方式从推动先行向资源整合流程优化转变,他特别强调了“整合”的作用。他说:“我们已经认识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在联合上下功夫,要求各部门的关注点集中到服务上来,在为群众服务方面要形成共识、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把事情做简单,同时要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下一步电子政务建设要围绕公众的需求研究如何做好整合和应用,进一步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最终要为公众提供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最后,余学林还提出电子政务要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手段,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有效的支撑,为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天津电子政务?关键词

投入:据统计,2001至2006年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累计投入15.8亿元,预计2007至2010年4年累计再投入14.8亿元。

金系列工程:在天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十五”期间,本市启动了金财、金税、金审、金盾等一批“金”系列工程,并结合本市特点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这些系统在城市管理、经济调控、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本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水平。

网上办公:从2002年起,本市启动了 “百项工程”,经过连续5年的建设,市政府“网上办公大厅”已链接88家单位,累计实现网上办公项目1242项,提供了在线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等多项服务,形成了统一的政府办事和服务平台。

门户网站:1999年本市就开通了“天津政务网”。截至目前,全市18个区县、三个功能区(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和80余个委办等单位都有了自己的网站,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