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网络之痛-树立电子政务绩效观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07-10

出于观念上、经验上和管理体制及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强调技术先进性,要达到“多少多少年不落后”等认识,造成了不少投资巨大、应用不多、绩效很差的“豪华型”电子政务项目。按照摩尔定律,时至今日,电子政务项目仍屡见不鲜,反而影响、甚至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不少这类项目方案源于企业,甚至受到一些专家追捧,广为流传,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转变观念很有必要。什么是电子政务绩效?简言之就是效能与行政成本之比。电子政务绩效:效能主要体现在政务应用的成效、信息资源规模和利用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节约和降低的行政成本等,可量化为绩效的分子;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中的人、财、物的投入,即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所付出的行政成本,可量化为分母。分母越大则绩效越差。 

什么是先进的电子政务?只有绩效好的电子政务才是先进的电子政务。“技术先进”的电子政务并不意味着是先进的电子政务。因为,为达到“技术先进”,往往需要增加行政成本,这就降低了绩效。绩效好的电子政务往往采用“适当的”技术并通过集成创新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以降低行政成本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该怎么做?以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为例: 

(一)对绝大多数政府机构而言,网络不宜作为游离于政务应用之外的独立建设项目。必须切实做好政务应用规划。政务应用建设不但不能滞后于网络建设,而且必须超前,因为应用系统的开发周期比网络建设要长得多。这是提高网络建设绩效的重要一环。 

(二)在网络的折旧期内,没有应用的网络就是失败的网络;应用不足的网络就是浪费的网络,超过应用需求的网络投入只能完全体现为绩效的分母;只有满足应用要求,同时花钱最少的网络才是最先进的、高绩效的网络。因此,应当以网络能够支撑服务、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重要部分为建设和管理的约束尺度,尽量减少在网络上的不必要投入。 

(三)只有通过政府管理创新才能带来结构性的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树立以管理创新和降低行政成本为核心理念的绩效观是“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迫切需要。深入探索符合电子政务以人为本,惠及全民这一宏大社会工程所要求的高绩效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更好地支撑我国电子政务实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管理,方便人民群众”的伟大目标。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通用航空分会调研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