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新“政”凸显电信三大机遇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05-24

随着各主要省区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的陆续出台,我国电子政务的重心开始转入建设落实。除中心城市外,多数地市乃至部分县级政府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在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解决网络纵横双向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一些信息化起步较晚的地区则面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实现政府部门业务流程信息网络化的紧迫课题。在城市管理、公众服务、安全生产等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创新升级。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数字城管、医保信息化、网络教育、数字社区等成为重要的信息化应用建设热点。今年4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后,公共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利用备受关注,面临着发展良机。

从上世纪90年代电信部门发起组织的“政府上网工程”开始,电信运营商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专家指出,随着政务应用的深入推进,尤其是面向公众社会服务的应用升级换代,电子政务建设社会化趋势不断加深,在网络和平台建设方面政府倾向于统一建设并寻求长期的外包合作伙伴,在提供公众服务方面政府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化渠道和增值服务手段。那么,这将给电信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课题?记者就此广泛走访了相关部门领导和多位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并赴重庆、云南等地深入调研,综合各方面信息发现,当前电信业在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主要面临三大机遇。

机遇一:平台整合带动“一揽子”外包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统筹规划、应用整合,很多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都开始“三个统一”,即统一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统一建设电子政务传输信道、统一建设政务综合门户网站。专家指出,建设和应用的整合使得政府信息化项目将由量多面广走向集中,带来了系统更大的访问量,对带宽、存储、容灾等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务网络建设及服务“一揽子”外包渐成主流趋势。

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将达2000亿元。仅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就达600多亿元。电子政务是包括基础网络、应用平台、各种业务系统在内的综合工程,而网络建设和服务外包的份额正在不断扩大。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转变”。北京等省区市已在局部领域尝试电子政务整体性外包,包括咨询、建设、运维等“一体化”工作。各地正在探索的电子政务建设外包新模式不下10种。电信企业在基础网络建设、平台的整合优化及增值服务的运营等方面,拥有着显著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能够通过合理的商务模式整合产业链,打造信息交换及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网上办事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可使政府部门从具体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无须关注信息技术及系统运维,减轻压力,节约成本。

与另建专网相比,电信公网在成本、安全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以提供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易于扩展的传输网络服务,能够从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发挥规模效益,降低总体建设成本。不久前签署的国家电子政务网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服务采购项目,就是由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共同承担的。随着电子政务市场热点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电信企业与其他IT服务厂商相比,在服务、维护渠道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记者在云南调研期间,所到之处,无论是省地县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利用公众网资源促进电子政务建设都表现出极大的欢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长表示,信息化的核心是解决“快、准、安全”问题,电信运营商有着丰富的网络和服务资源,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帮助政府解决“又好又快”建设电子政务的问题,同时也提升电信在整个信息化领域的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

记者调研发现,当前很多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对快捷的“一站式”办公、办公透明化等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这些市场由于远离中心城市乃至二线城市,传统的IT集成厂商鞭长莫及,电信企业如果适时介入,从简单的网络接入和组网业务向提供办公OA等基础应用软件、承揽网络运维等方向发展,市场开拓将取得良好成绩。

机遇二:平安工程激活视频应用需求

过去谈起电子政务,最大的工程就是“十二金”工程以及政府内网、外网建设。当前电子政务发展面对的一个最大的机遇就是“平安城市”建设。专家指出,如果说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龙头工程”,那么当前地方政府的平安城市建设可以说是“龙头中的龙头”。一方面,平安城市建设受到党政领导和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设资金有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推动,其建设主体将从政府向各级企事业单位快速扩散,用户规模非常庞大。

2007年,全国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部级试点)平安建设将进入建设中期,全国各省区市确定的400多个“3111”工程试点县、市、区平安建设也开始进入高潮,许多省区市先后出台了《2006年~2010年平安建设纲要》。此外,还有许多没有列入试点的城市和地区,也都在结合本地的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平安城市建设。专家估计,2006年全国各地安装摄像机总数保守估计达100万台,今年还将成倍增长。

迅猛增长的视频采集设施激发了带宽、储存器、智能处理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应用规模越大,对网络的安全、稳定、处理能力以及运营成本要求越高。记者在一些省市开展的调研发现,随着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广泛推进,需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选择主导电信运营企业作为合作方或承建方,“全球眼”、“宽视界”业务在公安、消防、边境口岸等领域的应用蔚为大观。

平安城市建设不仅带动了视频监控应用的普及,更是对视频应用的示范,各级政府负责人对视频应用的理解认识不断深化,视频会议系统也随之迅速普及。在西南边陲的云南澜沧县,去年9月与电信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县到乡视频会议系统,仅差旅、会务费一年就将节约400多万元。临近的其他县目前也纷纷开始视频会议系统的论证和预研。北京市现有的26.3万余个图像信息采集点中,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仅有1.5万个,只占总数的5.7%,其余均为社会资源投资兴建的。江苏省灌云县公安局在全县城乡积极推动安防监控系统建设,2006年投入400余万元,在23个乡镇的主要道口、金融营业网点、学校、医院以及一些案件多发的重点部位安装了500余个监控摄像头;并督促金融、烟草等191个重点单位安装了与110指挥中心联网的报警防盗系统。

机遇三:公共信息服务呼唤增值业务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电子政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任务,要求从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出发,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了“服务是宗旨”的理念,要求电子政务要把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07年,在中央指导和要求下,我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将重点围绕面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展开,“服务是宗旨”的理念将在各地普及。

专家指出,提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能力需要“电子”与“政务”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已有网络基础和即将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配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重要的关键的,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中的绝大部分仍掌握在政府手中。早在2004年,由中办、国办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应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目前这一文件已经解密,将为信息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日前公布,并将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打开开放政务信息资源的桎梏。国信办电子政务组陈小筑司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参与到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提升电子政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国信办近期将通过深入调研和总结经验,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指导意见。一个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手段,综合各类政府信息资源,以统一平台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和增值信息服务的建设模式已经呼之欲出。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认为,电子政务建设将开创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投入的新局面,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和其他专业性机构,共同参与采集、开发、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支持有技术优势、服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信息服务企业尽快发展成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旗舰企业。对于传统电信企业而言,只有加快信息增值业务和服务的创新,整合产业链,打造信息交换及公共服务平台,才能在电子政务应用的大潮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职责。

要实现信息服务的大众化,必然要求最有效利用现有终端、网络,并加大业务创新力度,降低使用门槛,同时广泛开展培训和宣传。电信企业服务于世界最大规模的电话用户和世界第二的互联网用户,也有在全国广大城乡广泛分布的网点和服务队伍,因此,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充分利用公众网络资源,用更便捷更节约的方式推广公共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电信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建设、面向公众服务、行业部门信息交换等方面加强支撑力度,加深服务层次,在整个电子政务公众信息服务体系中承担更大的作用。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通用航空分会调研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