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电子政务要闻回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12-27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2006-2015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实现重大转变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

指导思想实现重大转变

电子政务“以民为本”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明确,为各级政府正在抓紧制定中的“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电子政务规划指明了方向。

电子政务重心转向公共服务还得益于以下几个现实: 一是近几年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和业务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政府先行”的效果比较明显,提供为民服务的基础条件基本成熟了,官员们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职能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是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政务公开的推进,城乡居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强劲的需求迸发也是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的根本动因; 三是一些政府部门率先垂范,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利用电子政务实现为民服务的成功范例。这种情况下,从整体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重心的因势转移也就顺理成章了。

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健全

2006年第一天,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就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这一行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政务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不仅填补了我国顶级门户网站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也为各级政府网站在建设模式、功能设计、栏目设置和内容组织等方面指明了方向。200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构、运行机制、绩效评估、培训交流等方面对建立健全内容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在青岛组织召开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

中央门户开通及其内容保障机制的建立,带动了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网站的建设热潮。省级门户普及率从2005年的90%提高到2006年的97%。除西藏仍以“西藏新闻网”代替门户网站在中国政府网上进行链接外,其余各省级门户网站已全部开通运行。

2006年年初,我们预计的政府网站改版风潮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不少部委网站(交通部、审计署等)、省级门户(广东、海南、重庆、吉林等)进行了改版,地级、县级政府门户网站改版的更多。网站改版的主要动因有三个: 首先,经过前期实践,网站运行在技术、内容、栏目、功能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需要通过改版来实现; 其次,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客观上对全国范围内政府网站建设起到了示范和指向作用,许多政府网站有意识地在向中国政府网“看齐”; 最后,政府网站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网站评比工作普遍开展并受到重视。

同时,与以前相比,今年各级各类政府网站的内容更加丰富,公共服务及互动内容有所增加。无论是否进行改版升级,各类政府网站在内容和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总的来看,信息公开的内容更多了,大多数网站更加注重了公共服务和互动内容方面的改进。

上述变化得益于两个方面的作用力量: 一方面,以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政府为目标,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在政府网站建设上得以体现,并发挥作用,这可以看作是政府网站建设的内在推力。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使人民群众对政府网站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可以看作是外部拉力。这两种力量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促进政府网站在内容、功能、风格、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强化公共服务渐成热潮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加快,电子政务在引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发生根本性变革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重点,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促进公共服务方面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

以政务信息公开为突破点,努力打造“阳光政府”行动取得积极进展。自2003年第一份地方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广州市诞生以来,各地及国务院一些部委陆续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公开规定,政府网站逐步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利用电话、传真、互联网等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的内容也日见丰富,政风热线、市长信箱、意见征集等网上栏目大受欢迎。许多地方政府网站在提供在线办事服务方面也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路子。

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各地进行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实践。厦门实施“阳光财政”工程,建立了财政资金在线监控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做到“各单位花的每一分钱都能知道去向”。在浙江法院网上,网民登录网站不仅可以查询最新庭审公告,查看各类裁判文书,还可了解打官司的相关程序和费用,并下载文本格式,在线观看一些重大案件审判的视频直播。湖北104万余名干部职工编制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开。浙江省湖州市招投标中心网站公示行贿受贿者名单,并对有不良记录者实行相应制裁。青岛市从2004年开始推行全市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形成信访门户网、决策资源网、电子监控网和业务资源库等“六网一库”的信息网络格局。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市政管理,极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北京、武汉等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不断成熟; 广州“数字市政”的实施,摸清了如“盘丝洞”一样在城市地下盘踞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供水管、排水管、供气管道等城市公用设施的“家底”; 部分城市的“信息亭”逐步成为“城市新传媒、服务新渠道”; 更多的城市实施了“一卡通”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以社区信息化为纽带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许多地区已经开花结果: 北京市东城的社区医疗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使所有居民看病走路不超过10分钟,空间距离不超过300米; 宁波市的“81890”城区社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做到了一键联系万家、市民有求必应; 成都市温江区“金温江”建设工程、西安的电子超市项目等都有不俗的表现。

大量实践证明,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社会管理和完善公共服务大有可为,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克服的困难,也极大地改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2007年,深化应用仍将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重心。除上述各项工作仍将进一步巩固发展外,随着“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地方动态

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暨“英创工程”启动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通用航空分会调研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