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 中国信息协会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10-23

  由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信息协会主办、《财经界》杂志社和《信息化参考》编辑部承办的“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

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国务院信息办副主任杨学山、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秘书长马力强到会并讲话。我国信息化领域著名专家朱高峰、高新民,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村上辉康博士和日本总务省主管无处不在的网络战略实施的阪本泰男课长等作了专题报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副主任李凯、专职书记张加强,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邹向群、杜链、陈小虹及来自国内信息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150余人出席了会议,施凤海副会长作大会总结。

卢时彻会长在代表主办单位所做的致辞中指出,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信息化相关理论、技术、战略、体制等也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丰富、完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需要国内IT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参考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我们这次邀请日本专家到会目的就在于此。他希望在这次会议上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能够广泛交流,充分沟通,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两国、亚洲乃至世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奚国华副部长代表信息产业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我们大家聚集一堂,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中国IT产业的发展战略为主题展开研讨,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对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奚国华指出,在我国建设“无处不在” 的网络,必须从我们的现实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地加以推进,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技术业务创新;三是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构件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四是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信息化快速发展。奚国华希望在这次研讨会上,大家充分交流和探讨日本、韩国在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遇到的问题,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杨学山副主任代表国务院信息办热烈祝贺这次会议的召开。他指出,进入21世纪,“无处不在的网络”的概念从少数国家和少数专家那里向世界更多国家和其他领域传播和扩展。“无处不在的网络”不仅是学术界、技术界、政策界中的概念,而且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它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一是信息通信技术围绕“无处不在的网络”将引起一系列新的创新和发展。二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的通信模式、信息交流模式和网络基础设施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三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信息产业围绕“无处不在的网络”,通信模式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创新、发展和演变;四是由于技术、通信模式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将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比互联网更深刻的影响。杨学山表示,我们需要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十一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部署之下,加快对“无处不在的网络”相关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的推进和发展。要根据中国的国情,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把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马力强副秘书长代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联合国全球信息社会突尼斯会议召开之后,世界各国对信息化建设都非常重视,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许多国家重点强调了无处不在的信息社会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理念。日本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对于我国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马力强希望中日双方专家在这次研讨会上能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为加速我国信息化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本次会议是国内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为主题的首次高峰会议,受到国内政府部门及IT业界的高度重视。与会官员、专家和企业家围绕“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组成、技术及发展前景;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经济基础;日本u-Japan战略对于中国的启示及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背景资料

自美国教授魏瑟(Mark Weiser)博士在1988年第一次提出“无处不在计算机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之后,日本学者衍生出了“无处不在的网络” (Ubiquitous Network)概念,认为人们可以在不意识到网络存在的情况下,能随时随地地通过适合的终端设备上网并享受服务。

作为一个IT新术语,“无处不在的网络”的含义是创造一个随时、随地、任何人(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它是网络、信息装备、平台、内容和解决方案的融合体。

2004年,韩国率先把“无处不在的网络”定为国家战略(u-Korea)。2005年,日本将e-Japan国家战略上升为u-Japan战略。世界各国也纷纷把“无处不在”的理念融入国家IT发展战略。

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Humanism in the Digital World: IT839 Strategy)报告中指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在u-Japan中,u的理念又被细化为三方面:普及(universal)、面向用户(user-oriented)以及独特性(unique)。“universal”是让所有的人(包括高龄老人及残障人士)都可以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达到人们之间的紧密沟通。

由此可见,日、韩两国各自制定并实施的“u”计划都是建立在两国已夯实的信息产业硬件基础上的,是完成“e”计划后启动的新一轮国家信息化战略。从“e”到“u”是信息化战略的转移,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许多“e”时代无法企及的梦想。

2005年5月,来自85个国家的约600名代表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无处不在的网络会议”。大会指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将使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客户友好的设备和服务,方便、廉价地交换和共享大量信息”。会议还认为,世界各地现在涌现出来的各种新模式,如环境智能、普遍计算技术、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等,都是在追求与无处不在的网络一样的目标。

作为国际信息化领域的新概念,“无处不在的网络”至今并未被国内IT界所熟知。从2005年开始,中国信息协会的内部刊物《信息化参考》委托张进京先生翻译并发表了有关的大量文献,引起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重视;2006年,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财经界》杂志社记者专赴日本和韩国,对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村上辉康博士和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院长任周焕博士就“无处不在的网络”与IT发展战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专访,系统介绍了日韩两国的有关情况。

召开本次大会的目的在于引进并宣传“无处不在的网络”的概念,进一步引起政府、专家和IT界的重视,对我国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及IT发展提供借鉴。


地方动态

政务热线建设发展与战略管理专题研修班在长沙圆满结训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一行赴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调研

杜链同志追思会在京举办

赋能未来,共创数智化新纪元:中国信息协会集团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