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筑基 数据赋能——2025可信数据空间推进大会在京成功召开
来源: 中国信息协会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8-22

图片 1.jpg

8月21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承办,信息化观察网、天津市大数据协会、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协办的“2025可信数据空间推进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北京大学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罡,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等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黄国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李新社等出席大会。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福建、河南、湖南、广东、海南等省市的地方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来自中国铁建、中国华能、中国电建、中钢集团、中国中铁、首钢集团、中国华电、中国雅江集团等央国企的代表和上海数据集团、贵州大数据集团、广州数据集团、温州数据集团等地方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

海光信息、百度智能云、南方电网、联通数智、腾讯云、中国汽研、中兴通讯、思特奇、每日互动、智汇云舟、万里红、国信中健、国机数科、新华三、四川长虹、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代表分享解决方案。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红、副秘书长张凤英、大数据分会会长傅伯岩等出席会议。

这场以“可信筑基 数据赋能”为主题的行业盛会,汇聚了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以及媒体等的500余位各界代表,通过深度探讨与高效交流,凝聚多方智慧,共同为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贡献思路与方案。

图片 2.jpg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 王金平

王金平会长在致辞中表示,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将其视为推动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信数据空间不仅是数据流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信数据既是我国新一轮改革落地的抓手,也是将来我们提升国际数字话语权的重要支点。在系列政策驱动下,我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王金平会长指出,当前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和挑战。首先,在技术上,隐私计算的安全性和效率亟待突破,跨平台的兼容性这些难题也亟待解决;其次,在规则上,到目前为止,关于数据的确权、定价、交易这些核心机制尚没有健全合规的流通保障体系也有待于完善;第三,在生态上,数据的供需双方信任机制还没有稳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培育和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此,王金平会长提出四点发展建议: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筑牢可信数据空间的安全底座。要突破隐私计算、区块链、密码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的攻关,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的协同攻关,夯实我们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同时,要推进开源生态共建与国产软硬件的适度适配,强化安全防护机制,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是完善规则制度,夯实可信数据空间的治理基础。要加快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的治理框架,要明确权责边界,构建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制度环境,更要完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方面的规则。同时,还要通过标准化来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健全流通的合规审查和安全监管机制,确保数据要素的规范高效流通。

三是培育生态体系,激发数据服务市场创新活力。一方面要鼓励大型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来参与整个可信数据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政策复制、技术指导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参与的门槛,激发其创新活力,构建起一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生态格局,推动整个数据服务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要顺应数据流动的全球化趋势,推动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更要深度参与全球的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探索国内外数据空间互联互通的路径,促进规则互认和技术认同,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共享中国智慧和力量。

图片 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构建安全可信数据空间,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的主旨报告中强调,构建安全可信数据空间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面对大模型机制引发的隐私泄露、算法偏见等风险问题,必须依托自主可信计算技术主动免疫防护体系,保障数据资源安全流通、可信可控。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将打通数据壁垒,促进数据要素可信共享共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筑牢安全底座。

图片 4.jpg

北京大学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罡

北京大学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罡以《数联网和数据空间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数联网和数据空间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数联网作为互联网上的(私域)数据虚拟广域网络,实现数据与应用的解耦,数据空间则是数联网上的人机物数字孪生空间。需通过数字对象架构等技术,推动私域数据广域复用,构建广泛互联、价值共创的数据生态。

图片 5.jpg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建冬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建冬以《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与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强调,数据要素价格机制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金钥匙”。需落实数据二十条要求,遵循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公共数据定价原则,建立公共数据运营全生命周期成本调查制度。未来将形成公共授权运营收益分配的政策闭环,探索公共数据作为全社会数据定价之“锚”,并动态优化定价机制,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

图片 6.jpg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研究员  王小兵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研究员王小兵以《智慧农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为题作主旨报告。王小兵指出,智慧农业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以数据要素、数智技术、数字经济为三大驱动力。我国通过政策引领与技术融合扎实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成效显著。下一步将聚焦五大举措:抓规划战略定位、抓数据资源体系、抓大数据平台建设、抓应用场景落地、抓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发展瓶颈,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图片 7.jpg

上海数据集团、温州数据集团、广州数据集团、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数据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分享各自在本地数据资源整合与应用领域的探索成果,重点介绍了通过搭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平台实现数据价值的实践路径。

图片 8.jpg

海光信息、百度智能云、南方电网、联通数智、腾讯云、中国汽研、中兴通讯、思特奇、每日互动、智汇云舟、万里红、国信中健、国机数科、新华三、四川长虹、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代表,聚焦技术底座搭建与行业落地场景,分享技术创新为可信数据空间提供支撑及规模化应用的具体方案。深圳蓝普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大会提供了屏幕设备支持。

图片 9.jpg

签约仪式

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总经理魏建东对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进行了重点推介。作为创新要素聚集平台与产业升级重要载体,该园区依托其显著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及前瞻的发展理念,全面展示了其在数智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随后,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常务副会长马薪、天津市大数据协会会长赵明、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总经理魏建东现场签署《可信数据空间生态共同体战略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围绕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标准共建、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创新资源与本地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园区平台效能,加速赋能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图片 10.jpg

京津冀可信数据空间推进会现场

作为2025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大会的重要成果环节,京津冀可信数据空间推进会同期召开。京津冀三地数据领域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畅所欲言、深度碰撞,最终达成重要共识,共同签署《京津冀可信数据空间共同体合作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将为可信数据空间在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的落地实施筑牢根基,更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上,迈出协同发展的坚实步伐,为推动区域数据要素安全流通与高效利用开辟全新路径。

图片 11.jpg

大会同步开设“2025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成果展”,旨在全景式呈现当前我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最新进展与标杆成果。该展览通过集中展示前沿技术与成功实践,生动彰显可信数据空间在驱动数据要素流通、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巨大潜力与实效,为与会者提供直观的学习交流平台,也为各领域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正以燎原之势从局部试点向全行业、全领域纵深推进,加速构筑起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建”。2025可信数据空间推进大会的圆满落幕,不仅为政产学研用各方搭建起深度对话平台,凝聚发展共识,更进一步明晰了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中国信息协会将持续协同各方,助力构建安全可信、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数据要素生态体系,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地方动态

中国信息协会王金平会长出席第四届数字信任大会暨ISACA中国2025年度大会

第三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信息协会第五届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

稳中有进蓄势能 改革攻坚齐发力 2025年中国信息协会年中工作会成功召开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赴日照开展产业互联网专题调研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